梦里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一章
父子倆沉默著走了大半圈操場,下課鈴打破兩人間的沉悶。
看可以跟老爸談話的時間不多,林斐忙問最後一個問題:「用不用給大伯二伯電話問問?」
林斐是擔心他自己去住老宅,兩個伯伯心裡不高興。
林致遠又搖頭:「儘管去住,你兩個伯跑得遠,當初就說好了,我留在市裡跟你奶奶近方便照顧她,家產都留給我,你去住時修繕修繕房屋也挺好。我給他們打電話知會聲就成。」
「那就行。」林斐心裡踏實了。兩個伯伯現在也算是事業有成,雖然老家這些東西不算什麼,但提前打聲招呼也免得今後兄弟間生嫌隙。
林致遠打通電話,就把兒子準備回老宅住,但不許他推翻重建和大修大改的事說了,兩通電話下來,兩個伯伯竟還要給林斐出幾萬的翻修資金。
「我幫你接了,就三五萬的事,剩下的你自己看著來。」掛斷電話,林致遠如是說道。
簡直就是意外之喜!林斐趕緊跟老爸道謝,說他準備今天就先回去,盡量快速收拾出來住進去。
「嗯,趁著下午還有時間,你趕緊去看看,需要什麼列個清單,要是比較多你跟我們講,我們出。」說完,林致遠同志又一邊往教學樓走,一邊給村裡親戚打電話。
總之,這是個很典型的農村老宅院。
當然,緊要之急是先把這個破破爛爛瞧著好像隨時都要倒塌的老宅修繕到能住人的地步。
現在林斐一點兒都不覺得老爸他們給的五萬塊錢多了。
見了面,林斐提前準備的煙客氣班上,怎麼都沒能送出去。
主體的紅磚牆部分用不著動,一切都還比較結實,就是房梁的梁木太舊,甚至斜撐的木條也有朽斷了的,房頂瓦片同樣有很多地方要修補。
林斐卻搖頭,他主要就是看中老宅那麼寬敞的院子。新村房子是現成的,省他太多工夫,但沒那麼大院子啊!
「不了,家裡老宅子還是得修繕,這到底是個根,修完了我順道也就住進去,方便。」接著,林斐把他打算做種苗生意的事兒給村書記一說。
林斐回來時就看見村旁邊一排排兩層的小平房,蓋得還特別整齊,還以為是這些年村裡人有錢了回來蓋的呢,沒想到竟然是國家的新村工程,國家免費蓋房子給農民住。
老爸說不能推翻重建,不能大改,只能進行必要的修繕工作,要大致保留房屋原貌,這也是林斐的打算。院子面積很大,估摸著怎麼也有個三四十個平方了,院外跟鄰居相隔有七八米的樣子,中間有個超大面積的荒地,林斐完全可以在院內和荒地進行育苗工作。院外東側跟東邊鄰居之間,也有個通道,可以在這邊種上當季蔬菜。
老宅是個方方正正的院子,跟外婆家規格差不多,坐北朝南,只是院子東西兩側也有建築物。進院子正南是一排房間,院東是廚房和雜物間,院西種著一棵無花果樹,樹下有個狗窩,西偏南的方向有個豬棚,豬棚再往南靠近南牆是雞籠,廁所則是在院外西南角,茅坑跟豬棚雞籠相通。
老爸已經提前給村書記打過招呼,林斐這會要去找村書記報個到,順便跟書記請教請教怎麼修這老房子。
整得還挺好,差不多算是搬上傢俱家電就能入住了。
房屋是紅磚瓦房,聽老爸說這在當時的村裡,已經是絕對的豪宅了,只是幾十年過去,風雨與歲月在紅磚和青瓦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林家在村裡的土地早在林斐奶奶去世後,就被村集體收回了,但農村宅基地的房屋兒女有繼承權,所以村裡只有房子可以住,沒有耕地。
不過耕地倒也不是大問題,現在村裡幾乎每家都有在外務工的,平時只有七八十歲老人留在家裡,那麼多地根本就種不完,林斐打算到村裡跟村書記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租個誰家的地。
林斐眼瞅這絕對算得上是危房的老宅頭疼。
黨書記還卻告訴他:「現在政府有新村建設工程,你自己修房子代價高,萬一找個不靠譜的工人到時沒修好住著也危險,你去住新村的樓房嘛,兩層的平房勒!新村有小賣部、有廣場,人多也熱鬧……」
林斐目瞪口呆,問:「我能住進去?我不是城市戶口啊。」
村書記卻不以為意:「你爸是戶口是咱們村的,用你爸的名義給我們交個表就成,現在新村房子多都住不過來,沒人咬造這個的。」
說著,村書記還拿出手機給林斐看新村的照片:「你看嘛,刷了白牆,門窗也裝的有,水電廁所也做了,關鍵是家門口還有監控防盜。這個多好!」
聽聞這個,書記眼一下就亮起來,得知林斐還是農學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前兩天剛賣出一批菜苗,生意目前還不錯。書記立馬說:「那你完全可以註冊個公司,我可以幫你申請村裡的農業補助,接下來不光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接下來要是承包土地的話還能跟上面申請政府幫你做水電基礎建設。」
當然,在這之前,林斐至少要把吃喝拉撒的地方重新修好,才能住進來。
「呃?」林斐愣住了,現在政府這麼貼心的嗎?
書記眼神稍淡,他無奈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村裡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村裡的地處處都荒著,國家又要保障農業生產,這兩年政府也鼓勵發展實體經濟。但搞農業投入大風險還高,這些都是為了鼓勵農業發展嘛。」
林斐點點頭,他之前只是在學校聽老師們說國家這些政策方向,但沒想到落實得這麼好。地方上為了鼓勵人們回到鄉村發展農業,甚至在企業租用村裡土地後,還能跟政府申請做基礎建設這麼離譜的地步。
書記拉著林斐不肯走,還舉例子說隔壁桂瑤村的例子。
「去年隔壁來了個盛海的外地人,在互聯網賺了錢回來養身子,在村裡承包了50地開農場,政府幫她做好基礎的水電,她今年還想搞大棚菜,政府還幫她建設了大棚。」村書記道。
林斐聽了呆滯地點頭,還真實現過的啊?
村書記拉著林斐叨叨半晌,態度好得不要再好了,簡直就跟鄰居大伯一般親切。
只不過他好說歹說,林斐也不肯去新村住,非要修繕自家的老宅子,他實在沒轍,表示林斐要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人,他可以幫忙介紹。
林斐鬆口氣:「說實話,我就是這個打算。」
村書記幫林斐介紹了個七十多歲的老頭,說林斐家那老宅就是這位年輕時幫著干的,裡頭細節他應該清楚。
林斐看著面前這個正在抽旱煙的吳三爺,笑呵呵地給人家打了聲招呼,把剛才到書記家沒能送出去的一包煙塞到老人手裡。
拿了煙,吳三爺還挺大方,當場就拆了給書記遞去兩根。
隨後,在聽說林斐的訴求後,老人家絮絮叨叨給講他們家瓦房的結構。
書記拉他胳膊:「光說有毛用,人家小伙子就沒住過這種老房子,他能聽懂什麼?走!咱們一起去瞧瞧,哪該修,要用什麼修,咱們當場就跟小伙子交代清楚。」
聞言,吳三爺緩慢起身,村書記立馬上前扶了一手。
等走時,林斐才發現他是跛腳,正準備上前去幫著扶呢,老人家還挺獨立,直接把書記也揮到一邊。
到了老宅,吳三爺便指著每個需要修的地方給林斐細細地講。
很多地方林斐也不瞭解,只能現場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圖片給吳三爺看,問之前還沒朽時是哪樣。
三人忙活大半天,吳三爺順便還告訴林斐附近的青瓦廠,但表示現在可能沒有之前那種花紋了。
看好老宅,差不多就要到晚上的飯點兒了。
書記跟吳三爺幫林斐這麼大忙,自然要請人家吃飯。但讓林斐想不到的是,村裡竟然就一家飯店,而且更重要的是,今天晚上村裡這家飯店沒有任何肉了,關鍵是菜也就那麼幾樣自己家種的菜。
偏偏現在又是春末夏初,正是地裡青黃不接的時候。存了好幾個月的白菜也不好吃,抽薹了的黃心菜也發苦發澀。
要是林斐一個人,怎麼都行,但關鍵要請客啊,炒個大白菜黃心菜的,這不寒顫人麼?
村書記拍拍林斐肩膀:「既然要在村裡常住,也不在乎這麼一頓兩頓,你乾脆來我家讓你嫂子做,不是我吹,最近市裡領導來咱們村都是你嫂子做的,好吃得很呢……」
「今天中午我們自己家剛吃完,正準備明早去鎮上趕集買呢。你們明天來吃飯啊。」飯店老闆很是尷尬地笑。
沒轍,只能厚著臉皮去書記家蹭一頓了。
書記夫人的手藝果然沒的說,半小時就做出來兩葷兩素的農家小炒,連帶還煮了一大盆雞蛋。
書記熱情洋溢把雞蛋塞到林斐手裡:「這是我們家自己養的土雞下的蛋,正正經經柴雞蛋,城裡人輕易都買不著呢。你嘗嘗。」
雞蛋很小,比超市裡的紅皮蛋要小一大圈,差不多只有剛出生的嬰兒拳頭那麼大點兒。剝了蛋皮,裡面蛋清呈現微微青的顏色,還能看見裡面蛋黃。
跟在外婆家吃到的雞蛋差不多,蛋黃很大,差不多佔整個雞蛋的三分之二了,王姨手藝好,雞蛋煮得正是火候,蛋黃吃著一點都不柴,口感面香面香的,也不噎人。
林斐一口吃了兩個,王姨看他喜歡,還非要往他手裡繼續塞。
林斐忙推:「不吃了,我再嘗嘗您炒的臘肉。」
臘肉是跟乾菜一起炒的,乾菜吸收了臘肉多餘的油脂,乾菜不幹,臘肉不膩。這一頓農家飯愣是把林斐吃撐到了。
吃了飯,書記不知從哪兒摸出來一瓶白酒。
林斐推辭不過,只能喝了幾杯。
結果忘記自己是開車來的,村書記的駕照又沒考下來,林斐就只能在書記先湊合一晚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