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南柯》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书屋qbshuwu.com
瞬息万变,兵部对前线需求更为熟悉。督粮官一职当由兵部任命,户部当协助兵部,确保军粮供应无虞。”
杨柯见郑仪两次开口皆被阻拦,疑惑道:“为何伯喻也要帮着兵部说话,若督粮官归到户部,他们岂不是更好办事?”
“既然兵部主动揽下这活儿,户部顺水推舟,从旁协助就好。这么做既能减轻自身负担,又能避免被陛下问责,何乐而不为?”
皇帝颔首一笑:“既如此,朕便依了你们。督粮官由兵部设立主导,户部协助。泰儿,喻儿,你们要齐心协力,确保我大夏前线士兵的安危。”
二人齐声道:“是!”
会谈结束后,杨柯垫着脚、昂着头在一众蓝绿中搜寻着伯喻的身影,却一把被公孙瑶拎了回去,“你再往前够够,就要跪到陛下跟前儿去了。”
杨柯笑嘻嘻道:“我这不是关心朝政嘛。”
公孙点头道:“那你可发现方才有什么特别之处?”
“好像问题皆由兵部提出,最后解决也落到兵部头上。”
“不错,兵部借此牢牢把控了军粮。”
“兵部不是本就掌管军粮运输?”
“督粮官若落到他人手中,他们还能管吗?”
杨柯这才明白其中缘由,又转念一想,军粮向来是战事的重中之重,可军中如何能不断粮也是历朝历代皇帝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为何大夏打了那么久的仗,还有如此丰富的存粮?”
公孙一字一句道:“因为水利完备。”她见杨柯一脸疑惑,继续解释道,“大夏缘水而兴,境内渭河、踽河贯穿全境,治理好此二河,便是守护好国家的根基。要说到这个,还真亏了伯喻。”她话里煞有介事,“别看他年纪虽轻,但在朝中是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听到公孙这般夸赞伯喻,杨柯心内窃喜,面上却故作疑惑之态,想探得更多细节:“如今宣王殿下不是才二十岁?”
“是啊,当年他接手工部时刚满十五,虽有易大人鼎力举荐,但朝中老臣皆自持资历深厚,对其年少登此要职,心内多有不服。于是当朝便诘问其治国之要,伯喻只说了一句,‘但劝农业之兴,莫夺农时之要;且行轻赋之法,勿竭民众之财’。”
“众人听了是什么反应?”
“这般大道理,那帮老头子听得多了,权当虚言套话,再说了,要是真的轻徭薄赋,柔然的仗还怎么打?谁能料到,伯喻竟真的一一践行。”
杨柯的好奇心全然被勾了起来:“那他如何做到呀?”
“兴修水利,提高粮产。彼时他提议在雍州修建江堰,朝中不少大臣公然反对,国库本就不充盈,哪还有巨额钱财拿去修堰?结果伯喻竟亲自前往雍州,向当地的富商豪绅晓以其利,竟然还募得了不少金银,这江堰才得以建起,短短几年,雍州的地价便因江堰翻了数倍。这一个地方吃到了甜头,其他地方也纷纷效仿,整个大夏的水利系统也才慢慢搭建起来。”
“朝中其他大臣难道不知道这个办法?”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三年前他主持修建雍州的江堰,陛下命我跟他对接,可是把人累坏了。”
“为何?”
“他这个人呐,做人倒是和和气气,但做事却严苛得不行,不仅定下了每年清淤的规章制度,甚至每把石标尺的尺寸都定得明明白白。下面的人哪里会注意这个,刚开始建的时候,饶是审批的文书都来来回回倒腾了十几次,就因为差了几毫厘。”
杨柯心中一边感叹伯喻治国之才,一边为他感到欣喜自豪,视线一偏,才发现公孙正饶有意味地斜睨着自己:“看来阿柯是被伯喻的才华倾倒了。”
她脸色一红,忙找补道:“宣王殿下如此才华横溢,不止是女子,只要是大夏子民皆感恩戴德吧。”
公孙心下了然,而后笑道:“那倒是。”
杨柯忙转移了话题:“还有件事想请教请教大人,这几次的运粮皆遇到拖延的问题,但是书册上记录的缘由都交代得含糊不清,不知是何故?”
公孙皱眉道:“不应该啊,羲王向来办事清楚明白,怎会容忍下面的人出现这样的问题?”
杨柯笑道:“大人先别急着犯难,我已经拜托了江湖上的朋友帮我打探消息。”
她眼睛一亮:“哦?”
“到时候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文无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