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行医清清白白,怎么会被牵扯其中?
师兄妹二人不约而同想到,那与秦氏独门秘药相差无几的症状显然是要嫁祸给秦家。
当即他俩就潜入闻府中,看看有什么活口,既是救人也是为了探清真相。闻府很大,原身是在独自探索一处后院时发现的闻筝。
这一年秦明玉十五岁,闻筝是闻府唯一的活口,只有五岁。也许是受了惊吓的缘故,闻筝什么都记不清了,还大病了一场。
二人又停留数日照顾闻筝,等两人赶回师门,却发现师父已经被人杀害了。只在院内找到一枚闻家令牌。
杀害师父的是谁呢?与闻家究竟有什么关系?原身和师兄发誓要追查下去,替师父报仇。
接下来十年间,师兄远赴京城,表面上是开医馆,暗地里借势查师门的仇家劲敌。原身则带着闻筝留在永城附近的昌州。探查闻家的事项。
原身对闻筝是十分复杂的,她一方面愧疚没能救下其他人,独留一个闻筝孤零零地在世间;一方面,又怨恨闻家,他们不明不白的祸端却害了师父的命。
两种情绪年复一年折磨着原身,叫她不知道该如何对待闻筝。管教他,却不怜爱他;抚养他,却不关怀他。
年幼的闻筝并不愚笨,相反他很聪慧。加冠那年便去京城赶考,年纪轻轻就参加了殿试。在原身印象里,闻筝一直是个知礼守节的人。因为常得原身冷脸,长大后二人并不热络。
即使后来原身确认了杀害师父和闻家人的是一伙人,在确认幕后黑手之前原身也没有跟闻筝说过自己的猜测。并非是冷漠,而是长时间隔阂之下无从开口。
但原身还没有报仇雪恨就去世了。嗯,闻筝也是。
原身和闻筝关系虽然不熟络,但因着一层养育之恩在,闻筝会定期与原身书信联络。
闻筝殿试刚结束就给原身寄了一封加急的书信,既不是惯常通信的日子,又不像闻筝尘埃落定才会通报结果的性格。书信很简短,只让原身速到京城相聚,说是有要事相谈。
信中他落笔不稳,并没有平常写的好。原身那时早不怨闻筝了,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人,便匆忙赶去了。
然而这一去就是死局。
那一日二人是在为闻筝考试租用的小院里会面的。闻筝动作行云流水地为原身沏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被仇人养大,可自小到大却没有被苛待、折磨。相反,仇家将这个孩子尽心尽力地养育成人了。
闻筝问原身,若她是这个孩子,该怎么面对仇人?
原身回答说:得看是什么仇怨,一笑泯恩仇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刀剑相向也可能。
原身记的很清晰,她说完,闻筝几乎是眼含着泪给她行了个大礼。还没起身,便跪直了身体说“闻筝感激阿姐指点迷津,十年前闻府流血之仇,过往您的养育之恩,尽在此礼中了”
之后的记忆仿佛加速了一样。
原身想要解释,闻家灭门并非秦氏医家所为,更想问清楚他是从何处得知这消息的。
可闻筝情绪激动不已,闻家家主契合的江湖中众所周知的秦门毒药症、灭门那天恰巧出现的秦氏师兄妹二人,都成了这一说法的佐证。
他认定了原身只是想狡辩,两人不欢而散。
隔日,殿试结果出来,闻筝一揽探花美名。之后,他便是平步青云。然而原身和师兄都不想让真凶逍遥法外,一边搜集证据,一边与闻筝联络会面。
就在联络书信石沉大海大半年之后,闻筝突然来信说三日后会面,有要是相告。然而第二日,就传来了闻筝暴毙的噩耗。
原身和师兄为孤零零的闻筝操办了丧事。原身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一个人收拾了闻筝的遗物,打算替闻筝埋在老家。
可惜在路途中,一群黑衣刺客围住了原身。
一夜厮杀过后,原身倒下了,在意识消散前听到了一句“她一个孤女怎么敢惹上面的人”
最后一丝余光瞥见刺客带走了她的包袱。
上面?
在接收完原主的记忆后,秦明玉带着疑虑进入了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