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书屋

8. 顺利

后面的一切顺利的不可思议,在这位何姓谋士屋中发现与镇北王的往来信件,信件被烧了一半,只留下另一半,但也明明白白地写了刺杀二殿下的始末。

何秦一月前拜入长公主府中,与周乾一样,是别人安插的奸细,他的作用就是提出宴会,将刺杀一事嫁祸给长公主殿下。

若不是乔殊刚好见过他,此案是万万不会这么快就水落石出的。

何秦表情惊恐,高声大喊冤枉,他说道,“赏花宴一事确实是我提出的无疑,但这是殿下自己要求的。”

那日长公主殿下在园中纳凉,说了句近日颇为无趣,不如寻个由头宴请众人。何秦远远地听到消息,自觉十分贴心地上奏,说圣上赏的花已在花坛种下,如今正是盛放之时,不若殿下邀请几位公主一起观赏。

自己提出宴会和旁人提出是不一样的。

何秦这封折子不过是个由头,属于是刚好人渴了他就递水,人热了他就扇风。这并不是他主观提出的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是为了迎逢主上提出的投机建议。

此建议深得长公主心意,当下就赏了他五十两白银,几匹绸缎。

当然,他说的冤枉没几人听进去,书信送回大理寺,经过笔迹对比,不是他的笔迹,也不是镇北王的笔迹,倒是与镇北王府中一位师爷笔迹相近。

何秦被带回大理寺,审讯的人拿着书信妄图撬开他的嘴,让他说出更多的信息,然而他一字不发,在看到书信内容时又高喊冤枉。

不巧,审讯时,乔殊就坐在一旁。

何秦声称,他确实与镇北王有过书信,但此封书信绝不是镇北王府传回的书信,是有人替换了。

先前审讯时他否认自己是镇北王的人,如今却又承认,但又否认这书信不是他收到的书信,审讯的刑吏觉得收到戏弄,只当他在说屁话。

乔殊见此情形,上前又问,“你说此书信非你收到的,那你收到的呢?”

何秦默了默,许是明白这场局的用意,他被当成一柄刀子,若是此时不说,只怕镇北王就要叫他连累了。

他道,“我房中,自左往右数第三块地砖,那里藏着我与镇北王的信件。”

又派人去查,撬开地砖,拿回来几封信件,信上内容又是关于别的。

乔殊展开看了。

有三封是镇北王命他调查的事情,多是让他观望,这长公主到底与世子的死有没有关联。有一封让他不用查了,静待即可。还有一封是让他想办法让长公主殿下宴请二公主。

这五封书信一起呈上去,与最先发现那封烧了一半的书信字迹一样,系一人所写。

乔殊挑了挑眉,让人把书信上的字念给他听,前四封他并无疑议,念到第五封时他情绪激动起来,“不,我从未收到此封书信,是有人伪造的。”

“这可奇了,地点是你自己交代的,怎么还有人伪造呢?”刑吏不信他的话,他万念俱灰,转而求乔殊。

“乔大人,你信我,我俱不知情,是有人要陷害镇北王,是有人陷害他的。”

乔殊扯了扯袖子,将它从何秦手中扯开。

一月前,他代表镇北王府来大理寺督案时是何等威风,直呼乔殊名讳,还多次责骂乔殊不学无术,连案件都勘察不破,枉担探花虚名。

乔殊在官场沉浮数年,许久无人提起探花名号,倒劳他惦记,又查一查此人生平,原是与她同一年的进士,名次靠后,做不了官,就拜入镇北王府名下,当了个参事。

“何大人,非乔某不愿想帮,只是您这证据充实,您说有人陷害,是谁人陷害?”

镇北王如今闲散在京,手中兵权被削去大半,又痛失幼子,谁想不开去陷害他呢?又为什么要去陷害他?

反观镇北王杀人的动机,却是明明白白。坊间盛传此事是长公主或是二公主做下的,先前乔殊套在敦亲王身上的理论也可以套在镇北王身上。他杀了一个,嫁祸给另一个,是一个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消息很快传开,镇北王在刑部有相熟的官员,他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对面坐着敦亲王。

两人之前其实并无太多交情,只是两家小辈走的近。三位世子死后,虽然明面上定了案,但私下里两人还派了其他人继续查,为了更好查出凶手,二人约定好互通有无。

前一阵,坊间传言极盛,说是大殿下与二殿下为了皇位做下此种事情,他们刚开始也不信,但派出去查的人带回一些消息。

这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最先传出这消息的是楚馆中的一位行首,她长得好,又有才情,惯常接待高官贵客。有一日,她接待了一位姓刘的客人,刘姓客人出手阔绰,相貌英俊,与行首云雨一番后睡下,睡梦中说了两句话。

具体说了什么不可考究,大体意思是他奉命在京城北门去往荡山的路上看守,若遇见三位贵气不凡的公子经过,务必要留住这几人。荡山就是三位世子原定前往打猎的山头。

镇北王府的人追查至此,那刘姓客人早已不见踪影,只能通过行首口述判断此人到底是谁。

行首说那人并无透露具体名字,来的时候穿褐色袍子,腰间挂了一块玉环,那玉环甚是稀奇,不同于市面上的白玉,竟是呈金色,晶莹剔透,触手生温。

玉环,金色。

若果真是杜撰的,又怎么会杜撰出这等稀奇的物件,还不偏不倚与长公主殿下腰间挂的玉环对上了。

而这行首又说,那客人付的钱币也与普通的不同,虽然形状一样,但裹了金箔。暗访的人用银子拿了那钱币回来,呈给镇北王看。

镇北王一眼就瞧出这钱币上的金箔是御赐之物,是年关时圣上赏的,拢共只有三位得了这钱币,二殿下就是其中之一。

若是长公主与二公主互相嫁祸,合该是两拨不同的人互泼脏水,但这位行首的消息却同时指向这两个人,着实可疑。

奈何迟迟寻不到那姓刘的,凭借一位行首的话,无论如何不能坐实她们的罪名。

镇北王动了点歪心思。

如今朝堂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立宗室之子,另一派主张立公主。这两派虽然打的有来有回,但是圣上的态度却更倾向后者,重启学宫就是一个证明。

若果真这两位其中一位登基,到时就再无可能翻案了。而等这案件查出,找到那姓刘的,又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是以,他近来总是与敦亲王、肃亲王共聚,不只是共诉失去幼子的悲痛,还在谋划着另一件事情——造反。

当然,他自己不说造反,只说圣上被蒙蔽,大统即将落入女子手中,愧对先祖,游说敦亲王与他一道密谋。

敦亲王初听此事只觉大逆不道,但镇北王用温水煮青蛙的法子让他慢慢接受,如今敦亲王的态度是不抗拒,甚至隐隐支持。

毕竟,人心中的欲望是止不住的。当年武宣帝手段狠辣,有先皇后出谋划策,一举拿下皇位,他毫无竞争之力。但武宣帝无子,他的下一辈又有了机会,可以过继,与肃亲王斗了好些年,两败俱伤,最后倒让一群毛头丫头捡了果子。

按照礼法,他不在顺位继承人之中——这也是武朝极其怪异的一件事情,若皇帝无子,可过继亲王子嗣,但亲王本人是万万没有继承权的,不但是亲王,宗室中同辈人皆无继承权,只有下一辈才有。

镇北王虽说手中兵权被架空大半,但在军中还是很能说的上话的,他与统领禁军的首领是旧日熟识,又游说了距离京城最近的畿道驻扎军统领。

只等一个好时机,就能兵指皇宫,拥立敦亲王为新的天下共主——虽说他在礼法上不可继承,但若严格按照礼法,就不会有如今朝堂的两派争议。

时机不好等,也许要等几个月,也许要等几年,总之,他是想要长线操作,奈何,外力不想让他徐徐图之。

他正与敦亲王下棋,亭中视野开阔,周遭无人,不用担心二人的对话被别人听去。

镇北王气极反笑,“荒唐。”

这摆明就是有人栽赃嫁祸,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从没有出手对付二公主,只是派了人前往长公主府中探听消息。

但他如今,确实经不起查验。

若是仔细查验一番,少不得查出他与几位将领来往的蛛丝马迹。

造反大业不容有失。

又刚好,武宣帝也听闻这个消息,降下旨意,让他进宫一趟。他觉得以武宣帝对这位二殿下的宠爱,自己极有可能是有去无回的,是以他想提前这个计划。

与敦亲王说了一番话后他进了皇宫。

金銮殿上摆了一干人证物证,武宣帝正在看底下人呈上来的案情折子,最初的线索指向了长公主,而后又发现长公主不过是个幌子,这位镇北王才是幕后真凶。

这样一波三折的调查过程很有让人信服的能力,看完后镇北王刚好进了殿,这奏折就一下砸到了他的脑袋,将他的官帽砸歪了几分。

全本书屋【qbshuwu.com】第一时间更新《夺嫡》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落在荒年崽崽很闲离人终成相思意悍女麴凰驭龙婿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穿时空的女将军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穿越三国:姐妹同心三魂七魄归位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我是主母,也是孟婆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横空出世的娇帝君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表妹不欲攀高枝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寻找轮回的你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姝宠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谬接瑶华枝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