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羽无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书屋qbshuw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云都到边关,快马加鞭也要耗费两月余。
赵书离算着日子给边关送信。
因不是军情大事,她不敢放肆用八百里加急,只是吩咐尽快送达。
她屈指估计着,这一来一去,她收到皇姐的信要耗费小半年。
这日子啊,就在这收信寄信中度过。
她已经上朝参与议政了,态度谦和,宽容大度,甚得朝臣拥护。
即便那脾气不甚好的李大人李素,也曾公开赞道:“殿下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君父,恭谨过常。”
帝大悦,赐如意。素让,再三,弗受。帝罢,遂加素太子少师。
太子离回礼:“李大人过誉了,离愧不敢当。”
李素大笑曰:“殿下乃天纵奇才,不必过谦。”
君臣两欢。
云都已经开始下雪了。
赵书离一如往常去太和殿和父皇一起看奏章。
赵书离看一本,写下批语,誊给皇帝。皇帝看过后,若是有异议,便和离儿讨论。
父女俩总要争出个合适的结论来。
皇帝愈发老了,熬不了这么晚的夜。
三更不到,便掌不住。
于是独留赵书离对着一点青灯,纵览这云国大大小小的事。
赵书离批改奏章时,不喜欢有人在旁边伺候。
陪着她的宫人便给她披了一件外头的罩衫后,把门轻轻阖上,退了出去。
安静的氛围,只能偶尔听见灯火燃烧时火花爆裂的声音。
她已经和当初前往边关时的皇姐一般大。
小时候的事情,很多也记不清。
三皇子避她还来不及,四皇子还是刻意的讨好她,二皇子……
二皇子对她也没什么变化,疏离而有礼。
不是兄妹,是路人。
朱笔划过纸张,留下行行字迹。
赵书离手中的笔顿了顿,将其中一份奏章挑出,放到一边。
三年守孝期已过。
便有朝臣上奏表要求立后,说是国不可一日无母。
赵书离冷笑,这帮人,对皇室家事倒是热切的很,手可真够宽的。
若说这后宫中,最有资格被立后的,只有兰妃了。
兰妃为后,二皇子为嫡,既是嫡又是长,名正言顺的很。
赵书离自从定下决心成为储君继承帝位,自然不会白白便宜了旁人。
是的,旁人。
她令暗卫仔细盯住兰妃,并不见什么异动,但在前朝,以兰妃生父为首的浙东官僚,却屡屡上奏。触怒龙鳞也在所不惜。
文臣认为理在他们一边。
纵有私心,也是以公事为先的情况下。
“浙党,又是浙党。”
赵书离将奏章一推,烦乱的很。
浙党是云国境内的党派,与李素出身陇西不一样。若是陇西世家迁移入境,元气大伤,不足为虑的话,那浙党便是根深蒂固,君王处处受制。浙党门生遍布朝野上下,父皇就是想动手也不得不有所忌惮,掂量掂量值不值得冒这个险——行政机构大半瘫痪的风险。
赵书离改完奏章,看着时辰还能睡上两个时辰,叫上值夜的宫人打着灯笼带她回去。
皇姐的信笺来的时间相对稳定,每半年来一次。
初到边关第一年,皇姐给自己细细讲了边关风光。那时已经入冬。
银装素裹,茫茫大雪遮盖大地。
皇姐写道:“我曾是欢喜下雪的,但边关的雪和我想的不一样。下雪意味着有将士挨饿受冻。”
往后的日子里,信笺里所书的内容却越来越短。
寥寥数言,没有过多的描写,只是简单交代了一下半年来的经历。
第二年夏。
“今日同张将军巡视,突逢急雨,止于紫荆关一驻军营地,对酒当歌,好不痛快。”
第三年秋。
“敌军夜袭,幸有所备,余杀二人,生擒一人。”
第四年秋。
“林小将军点黑衣骑,余为先锋,夺回二城,斩敌两千,大胜。”
这场战役赵书离知道的,紫荆关大捷,八百里加急的捷报,父皇赏赐一干将士,召回了前去的张都尉,但没有叫回皇姐。
赵书离这次没有去问为什么。
她已经长大了,知道有些事由不得自己。既然自己做不到让皇姐回来,那就不去做无意义的抗争。
家宴上,赵书离给几位母妃敬酒。
兰妃好似还是当初不温不火的模样,得体端庄,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老去的颜容,但气质依旧在,散发着书卷气,这是岁月沉淀下来的。
二皇子坐在她身边,两人皆是冷淡而客气。
在和朝臣唇枪舌战之中,赵书离早就养成了处处小心的性子,她眼瞧着兰妃喝下酒,对自己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再无什么特别的举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