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命难违》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本书屋qbshuwu.com
街市里热闹的氛围很有感染力,离儿逛了很久,也不觉得累。虽然商贩卖得俱是民间常见的小玩意儿,但都是离儿没见过的,觉得新奇的很,丝毫不觉得厌倦。
“这是糖葫芦!”
赵书离紧紧牵着赵书清的手,空着的手伸出来指向前面。
离儿是认得的,宫里虽不曾有,可书上提起过,她就记住了。
那宦官机灵,听到离儿的话就要去买,却被离儿叫住:“等等!”
宦官垂手,停下脚步。
“爹爹,我去吧。”
赵书离并不拘泥于古板的礼节。这声称呼叫的熟门熟路。
糖葫芦这种零嘴儿,不值几个钱,离儿走过去,指着顶端的两根,商贩也不欺她年幼,如实告诉她价钱,赵书离从铜币串子上取下要付的钱,心满意足的回到皇姐身边。
“给!”
赵书离道。
赵书清并不接过,她轻声拒绝道:“我不吃。”
“可是离儿买了两个!”
赵书离抗议道。
赵书清不忍当众驳了她,勉强接过来,在离儿期待的目光里,咬下一颗来。
酸酸甜甜的,牙齿轻轻一磕,汁水在口腔中迸溅开,味道还不错。
两人接着逛,往前走转过去,有家茶馆,满满当当挤了一屋子人。
赵书离发现,人多的地方多半都是些好看的表演,于是,半拖半拽拉着赵书清去。
赵书清像是认了命,难得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跟着离儿走了进去。
今日离儿难得这么高兴,能顺着就尽量顺着吧。
赵书清如是想。
茶馆前头坐着一身着藏青色儒杉的中年男子,头戴长巾,手边放着一盏热气腾腾的茶和一把表面已经被磨得光亮的尺。
“这人便是那说书的?”
赵书离戳戳赵书清。
赵书清低低“嗯”了一声,没有多话。
旁边的其他听众却兴奋,扭着头各自议论。
“今夜说书的竟然是他,这一趟我可没白来。”
“是啊,幸好我来的早,站了个好座。你瞅瞅,这才多久,人都坐满了。”
“这位前不久才来这儿说书,听其他人说他讲的可好了,而且讲的大多都是没听过。新鲜的很。”
“听说之前是浙东城说书的名嘴,来云都讨生活,也是嘛,浙东城虽然也是大城了,但比起云都还是差远了,待在那太大材小用了。”
…………
那说书人见茶馆里的位置里的座位都做满了,才不紧不慢呷了口茶,悠哉的一抚尺,当即,满座寂然,无人再喧哗。
说书人低咳了一声,先顿了一下,才道:
“这云国建国十年有余,当今圣上能征善战,百万雄兵取敌将首级,真是好不威风,今日我们便来讲一讲夜渡长江,暗袭贼营的故事……”他一开口,在场人都静了下来。
当今皇帝的丰功伟绩自然人尽皆知,可多是知道大概,普通的百姓,仅是知道有这场战役罢了。这此番竟讲到了细节,不由让在场的人屏气去听。
“姐姐……”赵书离略微惊讶的扭头去看赵书清,却看见赵书清两道秀丽的眉头已经皱起。
父皇经常会给离儿讲讲他年轻的事,今夜赵书离听到的,竟与父皇所讲的别无二致。
这宫闱、军队秘事,向来不会外传,只给让史官知晓,留给后人评说,这说书人如何能了解到这么详细的过程?
赵书清自说书人开口便察觉到了不对劲。
当朝人不议当朝事、不记当朝史,这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这说书人,胆子也够大的。
说书人看打扮,就知道是个读书人,并不是那种靠说书为传家技艺养家糊口的人。
读书人,多是想为官。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忌讳?
虽然父皇对民间言论管的不严,但这样的行为,再宽容的君主也不会允许出现的。
这当朝皇家的私事被拿到大庭广众之下评说。天家威严何在?
她正这样想着,茶馆外渐渐传来吵闹的声音。
赵书清抬头去看,茶馆门口被人群堵住,看不到外面出了什么事,但她听见了铁器的声响以及整齐划一的行军声。
奇怪,今日元宵,不是取消宵禁了吗?莫非,外头出了什么事?
赵书清还没来得及深想,林修便出现再了二人面前,一道出现的还有十几个林修的亲卫。他们沉默的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都是普通百姓的打扮,原本看上去和常人没什么不同,此刻离儿才感受他们的杀气。
赵书离抬起头,看着他,林修表情有点严肃,却还是好脾气道:“离儿,清儿,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话说的内容看上去像是建议,可言语中,却隐隐有一种不容反对的味道。
与此同时。这些亲卫面无表情的将藏在腰间的佩刀拔.出,旁边的百姓发出了惊叫,整个茶馆的人都站了起来,都向四周散开。
但那个说书人,依旧站在前面,继续讲着,对下面的异常视而不见,甚至说到口干舌燥时还不忘喝一口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