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前,便是朝议的正殿了。
钟声响起,一层一层荡漾开,传得很远很远。
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身着朝服的大臣们鱼贯而入。
在太和殿门口,朝臣们按照位份次序列好队,进入殿内。
纠察御史盯得紧,大臣们连步调都不敢迈得不稳当。
不同于在学宫时的沉闷,这里气氛更让人觉得紧张,一言一行都会被细细记下来留于青史。
今日朝堂上,出乎朝臣意料的是,除了皇帝,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
身着皇子服饰,侍立在皇位旁,是六公主。
到底是皇室子弟,小小年纪,见到这么多人,也不显得慌乱,按着规矩行礼。
惊讶归惊讶,议事还要正常进行。
“臣有事启奏。”
一身着绯袍的大臣出列,双手奉上自己的奏表。
“呈上来。”
皇帝简短道。
皇帝打开奏章,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
赵书离很少看见父皇脸色变化得这么快,心下暗暗吃惊,这位大人一定上了什么触犯到父皇怒点的内容。
“李大人,你是想让朕在历史上被冠以暴君昏君的名号吗?”
皇帝用力合上奏章,丢到一边,然后压低嗓音道,赵书离很少见到父皇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她可以感受到父皇隐忍的愤怒,对奏章里到底有什么内容不由有点好奇。
“臣不敢。”
李大人当即就跪下了。
这话说的可真重的。他自然不敢。
这位李大人,赵书离是知道的。
出身于陇西世家,父皇称帝之后便来投靠的老臣子之长子李素。
父皇和母后商讨政事时她曾意外听到几句:“此人锋芒毕露,又认死理。不可重用又不可怠慢。”
云国不过是江南一小国,国力算得中上。有世家举家前来相助自然要好生招待着。
不可重用是因为其认死理的性子,到时候皇帝做了什么不符合他心意的事,一定会被他强烈反对。
对于这种大臣,却还处置不得。
毕竟他自认为他这么做都是为了社稷。
“你既然不敢,为何还要让朕将边境上的黑衣骑撤回来?”
黑衣骑,离儿当然清楚。这是母后明面上的依靠之一,若不是黑衣骑战力惊人,战场上冒着箭矢冲阵,立下赫赫战功。群臣也不会松口让母后入主中宫。
江湖世家在其他很多文人武将世家眼中,不过是一群草莽,空有武力没有脑子的粗人。
“黑衣铁骑是边境上主力军,你难道不知道吗?”
皇帝忍着怒气道,“如今边境暂时稳定,你就要我解除林将军的兵权,是想让朕在青史上留下一个鸟尽良弓藏的名声吗?”
父皇缓了缓语气道:“何况,天下尚未一统,朕这么做只会寒了老将们的心,此后,还有哪些将士愿意为朕全心全意效力?”
李素拜道:“微臣的意思,不过是因为现在局势稳定,而军费支出依然庞大,边境不必再驻扎那么多将士了。陛下,要知道养活黑衣军八千铁骑,对百姓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李素的陇西口音让赵书离听得很痛苦,但好歹知道了他想表达的意思。
赵书离承认,李大人此番说的不无道理,此前母后也和自己提起过,国库内支出最多的就是军费。这不是一个兴盛的国家该有的现象。
皇帝沉默着,李素见皇帝没有训斥他,接着道:“何况,微臣的意思是,叫林将军回京,按照功劳封赏,算是对他多年劳苦的回报。”
皇帝淡淡道:“万一再起战端呢?”
“再起战端再让老将军重拾宝刀便可。”
李素答道。
“那李爱卿是否想过,仓促应战,军心散了,将士训练放松,战斗力下降,该如何是好?”
皇帝冷冷问道,“如此,云国离国破也不远了。”
这番答话的却不是李素,是另一位绯袍。
“微臣觉得,战事不必非要倚仗黑衣骑,我国人口众多,不妨在现有的军队中挑选训练有素的将士再组成一队骑军。”
“再培养一支骑军你知道要耗费多少吗?”
皇帝用力拍了一下座椅的扶手,站了起来。
“可是,黑衣骑的军权……可全不在陛下的手里。”
李素补充道。
“皇后是国母!”
“可林将军不是!”
李素摘下冠冕跪下大声呼道,“林将军在军中多年,能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一支黑衣铁骑!把军权交给外戚,社稷难安。微臣可全都是为了陛下考虑!”
“那诸位怎么看?”
皇帝站在座位前踱步道。
“林将军跟随陛下多年,竟就这样被夺了兵权,不妥不妥。”
“将在外,万一生了别的心思,我们该如何是好?国家的命运怎么可以系在一外戚身上?”
“外戚掌权,怕是对整个皇室都不利。”
“话不能这么说。兰妃娘娘的父亲可是一心为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